高精密3D打印技术解决透皮给药微针的加工难题
一直以来,我们常用的临床医疗给药方式有口服药剂、注射针剂、外用涂抹等。不同的给药方式会各有优劣。口服药剂服用方便,需要首先通过肠胃吸收,这样药效会有所降低,并且对肝脏等器官产生较强的副作用;注射针剂存在使用不便、产生疼痛、制备成本高、过程复杂等特点。外用涂抹膏药因为皮肤的隔离,药物的吸收效率低,并且给日常生活行动带来不便。临床上一般不同的药物有效成分会根据自身的理化性质、药理学等因素而采用不同的给药医疗方式。
,它既能实现有效给药,又操作简单并且让患者获得良好体验。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微针是用硅材料制备而成的。
因此近年来微针的制备材料研究的重点逐步转移到金属、陶瓷以及聚合物材料。
目前微针透皮给药已经在药物治疗、美容祛斑、整形植发等消费市场领域获得应用推广,并且市场上已经出现一批规模化量产的公司,中国的微针市场给药系统产品主要是国外品牌,医疗方面的以欧美国家居多,美容方面以日韩品牌为主。国际上有3M、Zosano Pharma、Corium、Becton-Dickinson(BD)等;国内有中科微针(北京)、揽微医疗、纳通生物、和心诺泰等。
,因此针长度达1500μm足以将药物释放到表皮中。长度较大且直径较粗的针可深入真皮层,容易损伤神经并引起疼痛。微针长度大多数150-1500μm,直径50~250μm,尖端宽度为1~25μm。微针常见的形状是圆锥形、圆柱形、三棱锥、四棱锥等。微针根据种类不同(固体型,包被型,中空型、溶解型等)以及材料的需求,制作的工艺也不一样,硅材料常见加工方法有硅蚀刻;金属材料常见的加工方法激光切割;陶瓷材料加工方法陶瓷烧结光刻。
近些年来3D打印技术获得快速发展,相对于传统加工工艺,3D打印技术能够灵活、自由的设计各种复杂三维的结构。目前市场上普通3D打印技术(SLA、FDM等)加工的精度低,表面粗糙,远远满足不了微针加工技术要求。而双光子激光直写(TPP)3D打印技术,虽然加工的精度高,但是加工幅面小、速度极慢,对于大幅面、规模化生产显然不太适宜。
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3D打印工艺能够加工并兼顾快速、高精度、大幅面的特点,可以满足上述微针尺寸要求,并且加工出来的微针表面光滑程度高,为微创、无痛的微针治疗效果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快速、高效产业化生产提供可行性方案。目前,已经和国内多所科研高校、相关企业进行合作。
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基于数字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芯片作为动态掩模,通过精密的光路投影系统,在树脂液面进行整面曝光打印。因此,
与普通的微立体光固化工艺相比,除了成型精度高以外,打印的速度得到大大提升。
由于微针需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才能满足其应用的安全性要求,所以微针的选材、结构设计及其相应的制备技术直接关系到微针的效能。一般而言,微针的表面越
下图是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工艺的3D打印系统nanoArch
该微针底部直径0.198mm,高度0.572mm,针尖的最尖端宽度仅0.006mm!
加工的微针表面光滑,针尖细节更加明晰。该微针打印材料属于丙烯酸聚合物类固体型微针,通常研究人员使用该聚合物打印出针尖形态阳模,通过二次倒模形成实际需要的医用聚合物材料针尖结构,比如形成溶解型微针。
最近,国外研究机构美国罗格斯大学Howon Lee和意大利比萨大学Giuseppe Barillaro合作团队从寄生虫的微钩,蜜蜂的尾刺针,豪猪的针毛研究发现一种具有高组织粘附力的微观倒刺结构。这些复杂的微观结构对于传统加工工艺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研究人员通过4D打印技术制造具有后向曲面倒钩以增强组织附着力的仿生微针。
通过系列实验测试发现该种倒刺结构的仿生微针的组织附着力是普通微针的18倍!
未来随着微加工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的药理学研究的进展,微针治疗会获得广泛的认可,市场规模扩大、市场竞争更加规范。而高精密3D打印作为一种具有复杂三维、灵活自由、快速设计的微细加工技术,目前已经被众多前沿的科研机构以及知名规模化企业所采用,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程度,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性及生产效益。
共赏质谱“魅力”——岛津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LCMS-TQ RX系列新品专家品鉴会圆满召开
第十六届石油天然气管道(氢能)安全国际会议暨京津冀一体化掺氢与氢能智库论坛在中石大召开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1018.00万元采购有机元素分析,核酸蛋白分析,核磁共振,自动进样器,PCR
青年才俊汇集 高端学术交流 第十八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青委会换届大会在桂林召开
南方科技大学葛锜教授团队《Nat. Commun.》:高电导率、大变形光固化3D打印离子凝胶
顶刊《Science》: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流体自主择向,摩方推动仿生学研究进程加快
香港大学《Advanced Science》: 可重构多级整流器用于三维液体操控
新型软材料结构动态形貌的调控方法,摩方助力实现多模态三维形貌的动态可控变换
名古屋大学、东京大学和东北大学:双泵探针与微流控芯片集成,用于测量单细胞瞬态响应
湖南大学朱伟/韩晓筱教授团队《AM》综述:3D打印骨组织工程智能支架的研究进展
创新引领 YOUNG帆起航——仪器信息网25周年 我们不一YOUNG!
《Soft Matter》:利用微尺度3D打印和矿物涂层技术助力功能性微流控研究
摩方microArch S240高精密3D打印机将于9月23日正式发布
基于树蛙脚掌的多级微纳界面功能化专题,专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华伟教授课题组
Nano Energy: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的共形压电传感器设计与制造
混合驱动软连续体机器人实现大转角和高精度操作,香港城大申亚京《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